系統概述 / 慈濟歷史工程
【從慈濟角度切入的歷史觀】
「事件真實,歷史可留」;慈濟人做的慈濟事,體會的道理,都是慈濟的歷史,
所以除了事件要如實記載,心路歷程也不可輕忽;從做中學、做中覺。
真、善、美的歷史。
一般都以「活動記錄即是歷史」的心態,去做報導,並非不可,而是可惜;
因為以這樣的心態去記錄,容易厭倦、疲乏,缺少一種強烈的使命感,
寫到最後會千篇一律,失去敏感度;唯有不斷的從留歷史、作見證的角度切入,
才能從繁雜的慈濟人與慈濟事中,嗅到值得留下的足跡。
【什麼才能成為歷史?】
希望工程,以SRC 鋼構為骨架,才能打造千年不倒的建築;而人文精神意涵,
則須建築師發揮設計巧思,藉由具體形象呈現出來,因此才有「大地湧出的藝術品」,
因為從構思到呈現的每個過程,都是以「千年歷史」、
「藝術」來考量,其中歷經多次的討論、確認、實地考察、多方考量等等,
執行過程也頗費心思,將人文帶入其中,因此,這終將成為歷史的一頁。
同樣的道理,慈濟大藏經裡的文字、圖像、影音也是將精神意涵具象呈現的工具,
若能一開始就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「留歷史」、「作見證」的角度,
呈現的作品才有成為歷史的可能,較能有被參考引用的價值。
【實務進行──走過的如何留下痕跡?】
1.採訪
五個「W」、一個「H」。
WHY(為什麼):
WHO(誰):
WHEN(何時):
WHERE(何地):
WHAT(什麼內容):
HOW(如何):
2.撰寫
由於慈濟大藏經的撰寫的原則在於「為時代作見證,為慈濟寫歷史」,因此,
必須做到「信、達、雅」──信即真實不虛,一定要是真的,虛構的,
再美也稱不上報導或歷史;達是通順無阻,文與意合而為一,表達得很清楚;
雅則是文詞優雅簡潔,不用太過粗俗,及讓人看了有不舒服感覺的用詞用語。
活動報導──「全部都寫,等於沒寫」,要先拉出活動的主題,建立主軸,
只是流水帳式的行文,看到最後,讀者仍是「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」,
有些過程並不精彩的,可以精簡地帶過,在重要處多著墨,才能簡省篇輻,盡快進入重點。
一般新聞──首段則要點出人事時地物,這是最平穩的寫法,
也是最令人一目了然的方式,這樣的訓練,也能培養自己摘要的能力,
初寫者建議多採此法;
其餘則可依「起、承、轉、合」的基本寫作規則進行,交代緣由、後續發展、
關鍵轉折、最後結果。
寫完建議自己先默唸一次,覺得不對勁處,即是需要斟酌修改的地方;
經自己修改過後,若還覺得不妥,再唸給別人聽,別人聽得懂,
那就至少傳達訊息無障礙了。
撰寫者姓名一定要清楚註明,不是為了增加曝光或為出名,而是必須負起文責。
(舉例:《證嚴法師的衲履足跡》先前編撰者皆以「善慧書苑」或「隨師人員」帶過,
但上人認為必須清楚註明真實姓名──釋德凡,此乃是為負文責。)
3.編輯
確認人事時地物無誤,找出全文的主題所在,強調優點、深化重點,忽略缺點及模糊處;
全文通順,呈現時要顧及正確突顯作者心意、吸引讀者目光。
4.應用
慈濟快報(網站)、慈濟月刊(平面媒體)、廣播節目(素材)、大愛電視(新聞及節目素材)、海報及其他。